首页 > 大使文章
张明大使:开放的中国 欧洲的机遇
2018-11-05 16:26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在中外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开放的中国 欧洲的机遇》,全文如下:

  60年前的万国博览会为欧洲之都布鲁塞尔留下了标志性建筑——象征和平与进步的原子塔。60年后的今天,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受到全球高度关注和各方积极响应,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欧盟卫生与食品安全委员安德柳凯蒂斯以及捷克、立陶宛、克罗地亚、匈牙利、马耳他等国领导人将应邀出席,英国、匈牙利、德国担当会议主宾国,15个欧盟成员国设立国家展,800多家欧盟企业参展,显示出中国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与吸引力。

  在最近与欧盟政商界接触时,我时常被问及中国为什么要举办进口博览会?简言之,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

  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中国从一穷二白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对国际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靠的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将继续坚持开放发展,让大门越开越大。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包括降低进口商品关税,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外国企业带来了更多机遇和实惠。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的全球排名由去年第78位大幅跃升至第46位,显示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速度与成效。11月1日,中国新一轮下调1585个税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措施生效,关税总水平降至7.5%。举办此次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和行动。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也是世界繁荣发展的需要。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剧全球市场动荡,给国际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垒起高墙,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中国开门迎客,举办以推介外国商品为主题的高水平博览会,搭建国际经贸合作新平台,通过扩大进口支持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充分显示出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开放的中国给欧洲带来机遇。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欧之间的货物贸易额由1978年的31.43亿美元扩大至2017年的6169亿美元,增长了接近200倍。中国已经连续13年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是欧盟汽车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空客飞机全球第一大市场,也是欧洲机电产品、医药品、农产品等主要出口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改革举措的扎实推进,未来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与服务,这将为欧洲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开放的世界给中欧带来繁荣。欧盟单一市场的建立,就是创始成员国高瞻远瞩开放合作的结果。四十年来,中欧以互利共赢的姿态开展深入合作,为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提高做出了贡献。欧盟跨国企业参与大亚湾核电站、上海磁悬浮列车、大众汽车、天津空客等重大项目,既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也收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合作,也为创造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欧洲市场的热烈欢迎,它们也期待能得到欧洲政坛同样热烈的拥抱、鼓励与支持。

  我注意到,欧洲朋友们在关注“上海进博会是否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我赞赏朋友们的洞察力和积极期待,请相信中国改革开放这艘巨轮将坚定朝着既定方向,以积极稳健的节奏,不断前行。

  中欧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欧经贸交往的利益融合点远远大于分歧,合作远远多于竞争。当前,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强权与规则的激烈较量中,中国愿与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精诚合作,站在历史与潮流的正义一边,倡导开放包容的发展方向,维护好自由贸易体制,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