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话题 >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推介
涪城麦冬: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推介(四十三)
2022-12-29 17:55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已于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保护双边协议,是近年来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取得的重要务实成果。

驻欧盟使团继续向大家详细介绍列入首批“100+100”保护清单的产品,推动实现更全面的市场保护与推广,更好满足双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四十三期:涪城麦冬

涪城麦冬,又名川麦冬、绵麦冬,产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古称涪城县),是中国名贵传统中药材之一,药食两用,有“涪城麦冬千金宝,本草遗株万国珍”之美誉。

麦冬别名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或沿阶草的块根。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润肺消火的功效,是纯天然的保健、滋补珍品。著名的益气养阴名方“生脉饮”,就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中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已将麦冬列为养阴润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北宋药学著作《本草衍义》中记载其能治心肺虚热。

涪城麦冬已有500多年种植历史。其名字由来,是因西蜀古都涪城县曾建于今涪江流域三台县境内,元末明初,当地人民培育野生麦冬为家麦冬,故得名“涪城麦冬”。据《中国常用中药材》《四川省医药卫生志》《三台县志》记载,早在明弘治三年(1502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中即有麦冬的记载。明嘉靖《潼川志》(1522年—1566年)罗列的潼川产33种中药材中,也有麦冬。清嘉庆《三台县志》卷八物产志:麦门冬,禹韭、阶前草,叶青如韭,肥地丛生长,四季不凋,为四川著名川产地道药材之一。

涪城麦冬产区分布于涪江流域和长江嘉陵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具有夏热多雨、秋有绵霖、冬暖少雪、春季偏旱等特点。产区土壤主要为棕紫泥土、黄紫泥土,呈碱性。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自然气候条件适合麦冬的栽培生长。

三台县是全国最大的麦冬种植基地、交易集散地、科研和精深加工聚集地,被誉为“中国麦冬之乡”。涪城麦冬居全国麦冬之上品,常年种植面积6万亩,年均产量1.5万吨,占全国的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80%,远销东南亚、欧盟以及日本、韩国等。

为了更好发挥麦冬价值、造福百姓,当地组建了四川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邀请土壤、种植、药学、食品研发等相关领域专家担任“智囊团”,进行麦冬全产业链攻关。如今在位于三台县的中国麦冬博物馆,麦冬饮料、麦冬汤料包、麦冬茶、麦冬化妆品、麦冬手工皂等衍生产品种类丰富,令人惊喜。人们还会发现,涪城麦冬早已深入三台人的日常生活,他们每年春节大餐的菜单中,麦冬炖鸡必不可少,而招待亲朋好友的上好饮品,则是热腾腾的麦冬茶。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