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立场
中国驻欧盟使团: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中国倡议和行动
2022-07-18 15:55

    近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在欧盟动态网、欧盟观察网、针砭欧洲网等媒体发表文章《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中国倡议和行动》。全文如下:

    当前,一波热浪正席卷欧洲。据媒体报道,由于高温、干旱、风暴等因素影响,部分国家软麦产量将下降7%,低于5年的平均水平,这对原本就紧张的国际粮食供应来说是雪上加霜。

    近年来,俄乌冲突、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叠加,国际粮食价格飙升,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加剧,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等5个联合国组织共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达8.28亿,较2020年增加约4600万,自新冠疫情以来累计增加1.5亿。报告警告称,全球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进展正在“开倒车”,无法确保到2030年完成第二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即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有14亿多人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到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中国的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实现了约占世界1/4的粮食产量,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也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极大鼓舞和良好示范。此前,一些媒体炒作中国在国际市场“囤积粮食”,完全是无中生有,恶意造谣抹黑。

    中国仍是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政府在积极解决自身粮食问题的同时,也在努力为推动实现全球“零饥饿”目标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把粮食安全作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近期,习近平主席出席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宣布中国将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提升粮食生产和供应能力。

    中国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积极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同联合国粮农组织建立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并提供资助,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下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实施40多个南南合作项目。同发展中国家建立农业合作区,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超过150万户小农从中受益。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今年以来,中国已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1.5万多吨紧急人道主义粮援,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在近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外长会上,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提出中方关于国际粮食安全合作的8点倡议,为解决当前世界粮食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方倡议包括支持联合国中心协调作用;不对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的人道主义粮食采购实施出口限制措施;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农产品和投入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主要粮食生产和净出口国释放自身出口潜力,减少贸易和技术壁垒,控制粮食能源化利用,纾解市场供给紧张局面;各国采取的粮食贸易应急措施应是短期、透明、有针对性和适当的,并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及各国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减少高新科技交流限制;减少粮食损耗;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生产、收储和减损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挑战越大、困难越多,越需要各国以团结战胜分歧,用合作替代对抗,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结伴同行、守望相助。我们要加大投入,迅速采取行动,共同应对粮食安全挑战。我们也真诚希望俄乌尽快实现停火止战,通过对话协商谈出和平,真诚期待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支持。中方愿继续加强同各方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努力,作出应有贡献。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