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使团新闻
傅聪大使出席“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交流答问阶段发言实录
2023-09-21 21:30

2023年9月19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在“欧盟动态”主办的“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并全程参与交流答问,实录如下:

欧盟动态:傅大使,“一带一路”倡议面临一些质疑声音,在欧盟推进战略自主背景下,您如何回应这些批评?

傅聪:“一带一路”倡议好与不好,需要多听听参与国的意见,这样才公平。我们注意到,许多批评声音源自西方媒体,有时也来自西方国家政府。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因为我们更关心参与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反应。

我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一些在欧洲的旗舰项目,比如希腊的港口、塞尔维亚的铁路和克罗地亚的大桥。在这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都得到积极响应。至于其他国家,我们也愿意合作。事实上,我们很高兴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带动西方国家提出一些倡议,比如欧盟“全球门户”战略,以及近期提出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

尽管一些西方政客表示这些倡议是为了制衡或对冲“一带一路”,我们仍然从积极角度看待它们。中方认为,这些倡议同“一带一路”的关系不是相互制衡,而是相辅相成。世界各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需要更多基础设施投资,单凭中国无法满足全部需求。中方对所有倡议都持欢迎态度,认为各方倡议没有理由相互制衡,愿同各方开展合作。事实上,一些合作项目已经在非洲开展。我会见欧盟中亚事务特别代表时,她对在中亚国家开展联合项目十分感兴趣。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二个十年,大家对它的看法肯定会进一步改善。我们并不在意一些西方媒体的批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我们需要专注于我们在做的事情,通过事实向世界展示“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内涵。

欧盟动态:刚才谈到“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大使先生,您认为相比之下,“一带一路”倡议有哪些优势?您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

傅聪:我们目前对“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知之甚少,需要了解更多信息,所以我不想把它同硕果累累的“一带一路”相提并论。

据一些媒体报道,有些美国学者和官员称这些倡议是为了抗衡中国。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些倡议纯粹以推动发展为目的,中方就不会从制衡角度看待它们。无论何种倡议,如果其真正目的是促进地区发展,中方不会有任何异议。

刚才有人提到发展模式之争。在中方看来,如果各方谈论哪种才是更加绿色的发展模式,彼此就不存在竞争,只有合作。在这一点上,“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门户”战略不存在分歧。未来十年,“一带一路”发展也将与时俱进。正如我刚才在演讲中提到的,绿色是“一带一路”的底色。绿色发展和数字合作正愈发成为中方关注重点。

大家应当注意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几个基本事实。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有些完全可供“全球门户”战略或“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借鉴。首先,合作项目必须由东道国驱动。项目通常由东道国提出,中国参与进来并提供支持协助。中国从未将项目强加给他国。这是我们想同各方分享的第一个经验做法。

第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关于“共商”,中方在项目早期筹划阶段,就同东道国一道规划设计,这非常重要。这些项目不是由中方发起,然后兜售给东道国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双方也有很多合作,包括雇用当地员工,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建”。

更重要的是“共享”。中方更多从经济角度看待“一带一路”合作。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软实力在合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如果中方所作所为有利于东道国,自然而然会得到对方欢迎和肯定。但“一带一路”的初衷并非提升软实力,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同各方对接合作,这一点对西方国家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在平等基础上以合作方式同各国打交道,这样才能确保各方平等受益。中国从不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中国企业在国外开展项目有自身目标和利益考量,但同时也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好处。中方始终在平等基础上与东道国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打交道。因此,如果问我对“全球门户”战略或“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有什么建议,我想说,如果它们能像“一带一路”那样平等对待全球南方国家,也会做得很好。

欧盟动态:第三届“一带